诺奖得主迈克尔·斯彭斯:“排斥中国技术代价高昂”
参考消息网10月9日报道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10月2日发表题为《排斥中国技术代价高昂》的文章,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、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迈克尔·斯彭斯。全文摘编如下:
中国正在确保为向可持续经济转型做好准备。通过大力投资绿色技术和利用庞大的国内市场,中国已能够降低成本,增加所需产品的供应,并推动绿色创新。
目前在中国销售的新车中,有一半以上是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,原因显而易见:自2015年以来,中国国内电动汽车的价格下降了50%,现在比同类汽油或柴油动力汽车便宜三分之一。相比之下,美国和欧洲的电动汽车价格上涨,售价高于内燃机汽车。
同样,太阳能价格的下降使中国能够提高太阳能在其能源消费中的份额。中国也是电池技术的领导者。
中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,2022年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0%以上,因此中国在绿色能源转型方面的进展将对总排放量产生重大影响。中国正在生产的低成本先进产品和技术也可以加速其他地区(包括其他主要排放国)的绿色转型,这些主要排放国包括高收入国家(合计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35%)和印度(约占总排放量的7%)。遗憾的是,我们还无法确定这些国家是否会这样做。
贸易政策是关键障碍。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、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征收了非常高的关税,欧盟也在朝着同样的方向发展。这不能被视为纯粹的保护主义。关税反映了经济和地缘政治目标,不仅可以隔离国内产业并避免大量就业流失,还可以抵消中国的补贴并维护国家安全。尽管如此,美国贸易政策对全球绿色转型构成强大阻力。
今天的发达经济体也将受益于中国在绿色技术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——不仅受益于资本本身,还受益于相关技术和制造知识。随着绿色产品成本下降,能源转型将加速。虽然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可能不会增加发达经济体的就业岗位,但也不会减少当地的就业机会。关键在于,要以提供技术许可协议作为中国的市场准入条件,以确保公平的竞争环境。
这绝非天方夜谭:有证据表明,中国太阳能电池企业已经在计划投资美国市场,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为了受益于《通胀削减法案》提供的激励措施。当然,外国直接投资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,因为它很容易受到干扰。但所有进步都需要平衡相互竞争的目标,作出妥协,并对挑战作出创造性回应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将促进主要目标(即广泛采用最先进的绿色技术)的实现,使其成为优于完全依赖贸易的解决方案。如果绿色能源产业开始像全球汽车产业一样,那么几乎所有地方的创新者都能进入不断增长的全球市场,那就更好了。
这种方法的批评者可能会指出过度补贴给竞争带来的后果。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不受对外国进口商巨额补贴所造成的损害,确实是政府的正当利益所在。但与贸易不同的是,外国直接投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平衡。此外,就绿色能源转型而言,许多外部性市场失灵需要纠偏性干预,这种干预可能采取补贴形式。
第二个更严重的问题是,基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方法可能很快就无法实施了,至少在美国是这样。乔·拜登总统的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,提议全面禁止在“联网”汽车(可以与外部实体双向通信的汽车)中使用中国的关键硬件和软件。这基本上是指所有车辆。
问题在于,大量其他产品也包含半导体、软件和通信功能。拜登政府可能会说,车辆的安全风险特别高,但很难理解为什么。是否所有“联网”产品都将被禁止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么我们谈论的将是对全球贸易、投资和技术转让等广泛领域进行直接、全面和代价高昂的攻击。
没有人怀疑保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。但除非决策者找到限制安全风险的替代方法,否则全球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议程都可能遭受毁灭性打击。(编译/刘白云)